新闻资讯

精品主题,实战科普,最新行业热点话题,随时掌握云上咨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十五”发展规划
来源:中科服    发布时间:2018-05-02    文章分类:行业动态     分享:
北京市"十五"时期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 (节选)

    二、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遵循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围绕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迫切需求,以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首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作用,结合市情,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予以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有效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联合共建,整合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和帮助,发挥各自优势,共建首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在市属各委、办、局,各区、县和各企业之间提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从首都的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3.突出重点,服务市民

    有所为,有所不为,配合首都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市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量。

    4.技术创新,跨越发展

    首都信息化建设要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避免弯路,积极探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5.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

    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发展。

    6.国际合作,走向世界

    面向经济全球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和国际跨国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走向世界,实施全球化战略。

    (三)"十五"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进入国际一流的信息化城市行列。

    2.具体目标

    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达到100%,郊区大于90%;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达到50%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70%以上。

    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90%以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开始向全市播出。

    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50台;固定电话用户780万,普及率达到 70%;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0万户,普及率达到77%;互联网网民664万人,比例达到60%以上。

    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成为全国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的中心,9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

    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软件、集成电路、光通讯取得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将中关村建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信息化科技园区。

    建成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软环境。

    (四)2010年远景目标

    根据北京市的"新三步走"战略,到2010年,北京将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构造起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备和成熟的首都信息化体系;建成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通信网,能满足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信息资源得到全社会广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关键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为首都经济最强大的支柱;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和完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享受信息社会的生活质量。

    三、主要任务与重大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推进城市网络化进程

    信息网络是首都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一切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相当规模、结构合理、高速宽带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1)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络,其传输能力不小于2.5G,交换能力不小于40G;在以往多主体网通过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实现100M带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多主体建设的宽带网络,建设网络交换中心,增加各网络互联的带宽,提高业务量交换的能力。

    (2)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将宽带接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允许多种类型投资主体的参与和多种技术方案的采用,以形成一种活跃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要达到50%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要达到70%以上。

    (3)继续建设和完善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成扩展到中关村园区和18个区县的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平台,推进首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保社区、科技教育、空间信息系统等工程的建设。

    (4)加强电信网络的建设,大力发展移动通信。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力发展多种类多速率的移动通信业务,积极推动宽带无线上网,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

    (5)加强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加快全市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与整合,在网台分设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增值业务。播出并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6)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研发和引进下一代的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建设北京的互联网国际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出口带宽需求;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将互联网连接到所有的小学、中学。

    (7)加强市政府对市政基础通信管线的管理,加快有关网络建设政策法规和相应标准规范的制定。市政府对市政基础通信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普遍服务的建设和经营方针,综合利用地下、地上传输通道空间资源。

    (8)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进频率资源的集约化应用,加大无线电监测、监管技术实施的建设力度,净化电磁环境。

    2.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将在开发的深度上和利用的综合性上加大投入。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根据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职责需求,理顺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共享、分析、处理的体制和机制,保证政府为履行其职责得到必需的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服务效率和廉政建设,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

    (2)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科教兴国战略,开发科技和教育信息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国土资源和环境资源;结合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开发国际信息资源和宣传中华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信息资源。

    开发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建设以首都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将全市的旅游、娱乐、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源和各个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并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发布公共信息,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信息化过渡,为全社会服务。

    (3)加强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企业和消费者信用记录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内容和服务的质量;鼓励各类需求信息的开发,提供商品化的供求产品信息;促进企业建设完善的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的网络化业务环境。

    (4)加强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定城市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监控制度,生产并及时更新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数字北京的时空数据框架,理顺空间信息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

    (5)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建设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教育、空间基础信息、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等数据库。在统一规划下,相关部门协同共建首都公用信息资源服务网,面向全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6)重视传统介质存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突破口,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献和音像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可联网检索使用的数据库,要推进宣传、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历史年鉴、文化知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信息系统。建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数据库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

    (7)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相结合;与信息服务业、信息内容提供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与经济、科技、教育、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开发和利用机制,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8)对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一套全市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框架模型。根据政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信息资源模型的优化,建立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上的合理分工。建设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加强对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交换、共享和分发等工作,协调好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流;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性信息资源服务。

    3.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信息化。2002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行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1)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结合机构改革,以转变职能、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精简优化,使之标准化、规范化。

    (2)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联接各区县、市属各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宽带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实现北京市政务网的宽带化。

    (3)继续建设和完善北京政务的中心网站"首都之窗"。加强内容建设,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交互式业务。到2002年底,本市各机关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对公众服务等政务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

    (4)加快机关内部办公的电子化、网络化。要广泛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减少会议次数。到2002年底,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除向主送单位发送少量供存档的纸质文件外,均通过网络传递或发布;内部办公的文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5)重点建设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环境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的建设。

    (6)在政府内部的各部门之间要推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城市的运行监控、灾害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决策服务系统,将全市各种信息进行网上调度和综合利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全面、有力的信息支持。

    4.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化。重点是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教育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建立现代农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将北京建设成全国电子商务的中心、金融信息化中心,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1)围绕现代农业工程的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各种信息,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全过程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工业化农产品生产。

    (2)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建成若干家大中型数字企业。

    加快信息基础建设,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充分的外部环境支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大力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推进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化。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企业采购及营销的电子化、网络化,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建立和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全球化电子商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更好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3)进一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首都电子商城"的建设,完善CA认证体系、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以及协同工作体系等推行电子商务必需的相关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孵化器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的资信体系和个人消费资信体系。以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起步,逐步发展信用评估和咨询业务,鼓励和促进信用消费和信贷消费,提高人民的现代消费意识。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银行,在完善和提高内部管理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5.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努力实现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是首都信息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建成覆盖北京地区600万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数据库,并逐步实现含五保合一、劳动力市场、民政福利等领域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2)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建成能够满足不同服务需求的街道及社区呼叫系统,将千家万户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联系在一起。加快信息化社区的普及建设,为社区建设治安、应急救助、信息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化系统。

    (3)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在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首都丰富的科教信息资源进行汇集、整理、综合、处理,以支撑科技创新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要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群,所有小学、中学连接互联网,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

    (4)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在首都各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联网,建立一批卫生数据库,建立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等业务,建立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5)实施低收入家庭上网援助计划。通过社会捐助、企业参与、专家服务、优惠政策等方式,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帮助,使部分低收入家庭也能接受基本培训并使用到互联网,在网上获得内容丰富的各类信息服务,切实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6.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研发

    围绕城市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在保持北京在主要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全国前列的同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成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市场交易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服务的出口基地。

    (2)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应用开发为主导,技术创新、消化吸收、国产化一条龙的方式,实施"产学研"工程,推进孵化器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针对性地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力争在十五期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4)在开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同时,采用购买专利产品的方式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开发。为了加速产业化的过程,要吸纳社会上的科技成果,组织工程化、产品化、商品化工作;集中攻关、统一(或联合)设计,多点生产,形成规模效益;或采用合资、合作开发的方式生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拓展进入国际、国(5)建立一批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利用现有的教育、科研资源和国外在京研发机构,重点建设软件产业创新孵化器和大型软件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软件产业创新与创业氛围,努力实现软件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重点建设共性和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示范中心,促进共性技术支撑体系的应用。

    7.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实现首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要不断加强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和强化信息产业成为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成为中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硬件制造业。到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1)优先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基本电信服务业、增值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服务业、卫星应用服务业、信息内容提供业等,其发展速度要高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结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和促进各类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推进传统信息服务业向现代信息服务业转型。积极支持和发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结合重大信息化工程,利用其信息资源,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合理的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建立信息资源拥有者、信息内容制作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销售代理者的合理分工。围绕有效需求,重点突破,理顺运行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增加信息供给能力,提高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需求,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大力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以系统软件为基础,以支撑软件为工具,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形成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的产业技术链和产品链,提高北京软件产业的整体能力和增值能力。系统软件重点发展中文平台软件、操作系统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支撑软件重点发展通用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翻译软件、网络与通信软件等。应用软件面向市场有效需求,结合信息化的重点应用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大幅度提高系统集成的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应用促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与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并为首都信息化提供产品支持。大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四大体系: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为主的基础电子产品体系;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为主的计算机产品体系;以程控交换机、光通信器材及网络产品为主的通信电子产品体系;以数字化的音响、摄录产品、有线电视和广播发射及接收设备为主的数字视听产品体系。充分重视电子信息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发展趋势,最终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4)抓好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鼓励和扶持一批企业进入世界信息产业百强和国内信息产业百强。

    8.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化

    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化建设,是首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区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吸引一流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支撑环境。园区实施的信息化工程是首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起到首都信息化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首都信息化的发展。

    园区信息化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首都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信息化水平的窗口。

    (二)重大工程

    重点实施5类 21个重大工程项目,代称"48216"工程,即:

    4项信息网络工程:基础通信管线工程、城域宽带网工程、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工程、政府专网工程。

    8项应用工程: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商务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科教信息网工程、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社区信息化工程、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2项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空间信息工程、信息资源网工程。

    1个区域信息化示范工程,即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化工程。

    6大信息产业基地: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酒仙桥·亦庄电子及通信产品基地、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基地、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产业基地、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基地。

    1.信息网络类工程

    基础通信管线工程:对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以内通信网络的光(电)缆线所经过的地下管道(包括人井)以及依附于地铁、隧道、城市桥梁等公共设施一次性敷设的通信网络光(电)缆线,由政府主导进行规划与管理,形成合理的布局,实现集约化利用与管理,为各大通信运营商提供公平竞争的基础条件。对基础通信管线实行专营制,获得管线经营专营权的企业不得经营通信增值业务。

    城域宽带网工程:鼓励各大通信运营商充分运用各种城市资源,采用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构建覆盖北京全市域的宽带城域网,为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宽带接入的通信保障。

    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工程:首都公用信息平台是建立在信息传送网络和国际标准协议基础上的,是实现信息交换和服务的公用设施,是依托于公用网络平台之上建立的。要在完善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各大网络互联的基础上,加快建设CA认证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呼叫中心以及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等公用设施的建设。

    政府专网工程: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设18个区县的区域公用信息平台,建设联结政府各部门的宽带光纤网络,将市级和区县两级政府部门的网络统一建设和整合,构成完整高速的统一网络平台。

    2.应用类工程

    电子政务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网络化、电子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大政府上网工作的力度,完善"首都之窗"网站的建设,加快各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政府的信息网。

    电子商务工程:在继续突破电子商务涉及的认证、安全、支付、物流配送、网络、法律环境、协同工作体系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加强全市公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的建设,并继续建设如企业、消费者资信中心等必备的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电子商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企业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采购、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科教信息网工程:实现所有科技、教育单位的宽带网络联结和科教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科教部门和单位提供先进的信息平台。重点实现所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网络宽带互联互通,完成"校校通"工程,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业务。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成功能齐全、覆盖北京地区600万参保人群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其它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使之成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北京市市民卡工程,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识别认证支持,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

    社区信息化工程:将建成联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区工程的建设,普及推广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工程:以组织机构身份认证为基础,以建立各类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信誉体系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经济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相互配合,建成信息网络监管系统,对经济实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系统的、连续的、严密的评价,从而规范其经济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工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建设公安信息化体系,实现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打击犯罪、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实时化,增强对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和处置能力,改善社会的安全环境,实现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动态管理,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安全需求提供保障。

    3.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类工程

    空间信息工程:是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开发和利用空间信息,建设服务于北京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的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北京市空间基础信息管理服务中心,逐步理顺空间基础信息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促进空间信息在各领域的应用。

    信息资源网工程: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发挥信息集成的综合效益,为发挥北京市的城市功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信息资源网工程将加大建设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力度,逐步集中管理北京的重要信息资源,改造和新建一批城市信息数据库,推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的标准化、共享、交换和服务。

    4.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化工程

    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建设一体化网络、三个中心,六项应用工程,以满足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1)一体化网络

    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基础通信管线资源,建设 "一体化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覆盖整个园区,它是首都宽带城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带接入普遍进入园区所有楼宇和社区,宽带接入率 70%以上,提供多种业务应用功能,实现各类信息媒体服务,使之成为园区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2)建设三个中心

    建设北京网络交换中心,它是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的重要设施之一,为实现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网络环境、提供协调的管理和路由仲裁,实现各类网络信息的公平交换。

    建设超级计算中心。提供高速的可视化网络计算环境,建立网络门户计算的软件构架、提供数据中心和高速网络计算的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等大容量的数据处理。

    建设面向21世纪的国际信息技术交流中心。中心将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具有前瞻性信息技术支撑的标志性建筑中,中心具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高质量电视会议、视频点播、协同工作、移动办公、高速互联网络、智能化楼宇控制,使之成为一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学术会展大厦。

    (3)实施六项应用工程

    实施园区运行监控工程。建立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基础平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城市监控运行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网上办公和服务系统。实现园区内各系统信息的共享、园区运行的监管和决策,为公众提供网络办公和服务的园区内新型的电子政务体系。

    实施数字图书馆群工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工作,实现各种图书、文献和科学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上网,完成图书馆之间信息的链接、浏览、查询、搜索、借阅以及各种媒体介质的物理交换,形成园区内各单位之间信息、内容和媒体介质统一交流和共享的数字图书馆群体。

    实施中关村电子商厦工程。在"首都电子商城"中建设"中关村园区电子商厦"和物流配送调度中心。

    实施信息化社区工程。在社区内为住户提供宽带的网络接入,实现数据、电话和有线电视信息内容的逐步融合。建立信息内容制作和服务中心,为社区住户提供多媒体信息的高质量服务。为园区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与教育、休闲与娱乐、购物与服务和居家办公的家庭生活空间。

    实施远程高技术教育工程。建立园区内远程高技术教育联合体,建立园区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联合共建高技术教育课数据库,面向高技术的普及与学历教育,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首都科技信息系统中远程高技术教育的示范点。

    实施网络协同研究平台工程。建立网络协同研究和协同设计的网络环境,提供协同工作的支持工具,建成一批有特色的虚拟实验室,构成园区协同研究平台。开辟国际网上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创新门户站点,使之成为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的窗口。

    5.信息产业类工程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以中关村国家级软件园为核心,建设软件企业生产集聚区、创新孵化带、软件产品商贸中心、软件产业延伸辐射区等四个功能区,整合全市范围的软件研发资源和企业资源,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创新中心,软件产品开发生产中心,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软件企业孵化中心和软件出口创汇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软件基地。到2005年,保持产品开发水平、规范化水平全国第一,拳头产品数量和知名度居全国第一,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数量居全国第一;基地软件产业的产值占全国比例超过30%,自产软件产值占全国比例超过40%,软件出口占全国软件出口的50%。

    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通过整合北京地区微电子产业的有效资源,以现有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术升级、扩产和新建高水平生产线为核心,建成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生产基地;

    酒仙桥·亦庄电子及通信产品基地:以现代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新型元器件等为龙头产品,形成以酒仙桥和亦庄地区为核心的电子及通信产品基地;

    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基地:以中关村为中心,以联想集团、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及清华同方等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巩固北京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北京的现有优势,利用存量资产,加强数字电视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并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抓好过渡期产品,逐步形成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产业基地;

    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基地:面向国内、国外两个领域,发挥北京现有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尽快实现液晶显示技术与产品的本地化,争取使液晶显示产品成为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主导产品,占有国内70%的市场份额。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

 &a

返回列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