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精品主题,实战科普,最新行业热点话题,随时掌握云上咨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微信资讯
微信:趋势OR颓势?
来源:中科服    发布时间:2015-01-20    文章分类:微信资讯     分享:

商业化的微信是否会流失用户?

用户粘性已形成VS广告可能让用户疏远微信

近两年来,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上就不断有文章指出,微信日益背离其 “不是营销平台”的初衷,不论是用户个人的朋友圈,还是公众号,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营销化、商业化。不过,虽然骂声不断,但微信的用户数量似乎并未因此而呈现出大幅减少之趋势。有数据显示,微信用户数已超过6.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4.7亿。甚至有人将其比作“中国的Facebook”。中青年人,如果谁不知道微信是什么,准会被看做 “来自星星的他”。公交、地铁、餐馆、咖啡厅,但凡有人低头玩手机的地方,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刷微信朋友圈。这一切都说明,使用微信已经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而不论它实质或最初是什么。当一个人的亲戚朋友、生意伙伴都在使用微信作为交流的工具,他必然迟早都会加入其中,哪怕他内心十分排斥。另一方面,随着朋友圈中的各种软、硬广告越来越多,用户甚至连广告也开始习惯。“总是发代购信息的朋友,屏蔽就是。”“广告信息,略过去不看就行。”只要有庞大的用户群为保证,用户就不会因为商业化而将其轻易放弃。孙 欣

微信之所以能够火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在上市之初,以移动社交功能为主打,给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可以说,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期,是微信“拯救”了腾讯。然而,现在微信的用户体验已经远不如当初了。以朋友圈为例,越来越多的“微商”刷屏已经让许多用户感到反感,“今天你又屏蔽了谁”甚至成为了一句网络潮词。微信用户对广告的反感程度可见一斑。一旦朋友圈里出现了所谓的信息流广告,那必然会“打扰”用户正常的阅读体验,而用户又很可能没有权限去“屏蔽”这些广告。把一个社交平台变成“卖货天堂”,长期来看必然会导致用户流失,转而寻找新平台。于 翔

商业化能否将流量变现成功?

精准投放更具价值VS依靠广告商家难变现

要将流量变现,广告似乎是最简便易行的渠道。此次微信欲推出的信息流广告,是国外社交工具Facebook中最有价值的移动广告产品。有人给微信算了笔账,若按微信用户的广告价值是Facebook用户的一半,每年3.5美元来计算的话,每月活跃用户每年可带来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广告收入。而这,仅仅是在微信朋友圈中插入几条广告就可以做到的。事实上,微信上所出现的广告,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的广告相比,是一种“升级版”。不论是公众号的产品推送,抑或是家门口小餐馆店主发送的优惠信息,前提都是用户首先关注了它们的微信。而用户愿意主动关注,必然是因为这些产品或服务符合他的喜好。这种根据不同用户来进行 “私人定制”的精准广告形式,与过去的粗放投放相比,显然更具价值,也更容易使潜在消费者变成现实消费者。加之微信上海量的用户,对商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孙 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变现有很多种方法。微信也有过成功的流量变现案例,比如微信钱包,再比如微信小游戏。广告也算是一种变现手段,但对商家们来说,效果恐怕不会太乐观。对此,微博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微博的信息流广告是在PC端为主,很招用户反感,一般都会点击“不感兴趣”,或者直接举报 “垃圾营销”,而且往往举报的时候其他人早已举报,可见即使在PC端也极其不受待见,更何况屏幕更小的手机端。微信前段时间在公众号文章底部推出了的“广点通”,但点击率低得可怜,许多加入广点通的商家也认为推广成本过高。可以说,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天生就没有“广告基因”。更何况,商家也不是想入驻就能入驻的。微信要在推广告的同时维系朋友圈生态,必然会提高商家的准入门槛。近期就有消息称,信息流广告只会接受少数知名企业入驻,对大部分商家来说,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于 翔

纯私密社交平台能否继续存在?

综合性平台大势所趋VS“深耕”社交领域前景广

不论创始人张小龙心目中最初的微信是什么,微信成为腾讯重量级移动端入口以及综合化平台的发展趋势都是不会改变的。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做搜索起家的百度,还是做电商起家的阿里、京东,抑或是做社交软件起家的腾讯,都在下着一盘很大的棋。以移动支付、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打车、餐饮为代表的本地生活O2O服务以及以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等为代表的传统网络娱乐、电商等等,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已成为一个包罗各种网络服务的平台,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网站、软件或是手机应用。因此,作为BAT之一的腾讯,已经有了巨大用户群体的微信无疑是它用来对抗其他企业的最有力武器。而微信最初所标榜的 “封闭性”其实是难以持续的。毕竟,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接入它的服务越多,它的价值才会越大。孙 欣

纯社交平台会逐步走向商业化,看上去是一个大趋势,但换个视角来看,如果某个社交软件能在此时沉下心来,深耕社交领域,那完全可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微信诞生之初,以其简洁的功能迅速占领市场,但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多,微信现在越来越“臃肿”,用户体验难以被保证。身边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升级一次微信,手机的“卡顿”程度就多了一分。诚然,社交平台大众化的特点结合大数据能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眼前利益,但放眼长远,获取这种利益的边际成本或许就是用户黏度下降,平台生态紊乱,进而被另一个社交平台取代。况且,专注社交领域也不代表着平台方无利可图,用户体验极致化的纯社交软件可能带来互联网风投、众筹等融资机会,而且在保证基础社交功能的同时,软件开发商也可以推行等级制、会员制,保证盈利。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诞生另一个以社交起家的移动互联。

返回列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