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精品主题,实战科普,最新行业热点话题,随时掌握云上咨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简约之道:极简风格界面设计的起源
来源:中科服    发布时间:2015-07-11    文章分类:行业动态     分享:

扁平化、巨幅背景图片、默认隐藏的全局导航…当前盛行的很多设计风格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2000年左右开始的极简网页设计运动的影响。向前追溯,这些风格背后的简约哲学则来源于美术及人机交互领域当中的一些早期运动。

 

对于界面设计而言,极简风格,或是说“最小化设计”,其根本目的是最大化的突出内容本身,而非界面框架。如果设计的得当,极简风格可以使重要信息及功能更容易被聚焦,从而提升界面整体的易用性。

 

然而如今,很多设计师错误的将“极简”理解成了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视觉设计风格 他们将重要的界面元素移除或隐藏起来,为了追求极简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那些需要从整体上综合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可用性、易用性、产品设计策略等等。他们忽略了极简风格的核心哲学以及最初孕育了这种风格的历史情境,其结果就是,从产品整体的角度来看,复杂度非但没有被降低,反而被进一步提升了。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最小化设计的方法原则,我们有必要花些时间去了解极简风格的起源及其基本特性。我们将通过两篇文章来探索这一话题: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聚焦在风格定义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对最小化设计风格与可用性问题之间的关联也会稍作讨论;第二篇则会从深层次上分析最小化设计的特性对于界面及产品可用性的影响作用。

 

什么是最小化界面设计

 

最小化界面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的移除干扰元素,以一种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将内容与功能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这种策略下最常见的设计方法就是做减法,即移除那些与界面的核心功能无关的内容与功能。

 

我们难以通过某种统一的量化标准来判断某个界面是否属于最小化设计,毕竟这不是一种可以精确定义的概念,不过大体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的,包括扁平化的背景材质、简化的配色、大量的负空间(留白)等等。关于这些设计要素以及它们在最小化设计当中的运用方式,我们将在第二篇文章中详细讨论。

 

设计师Brian Danaher的个人网站,在15MacBook Pro上浏览时,留白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不同灰度的文字搭配一种关键色 属于很多设计师所公认的那种比较典型的极简风格。

 

Danaher的站点中几乎看不到任何与内容无关的装饰性元素,界面的干扰性极低。极简风格很适用于这种类型的网站或应用,即功能复杂度较低,内容类型简单。而将极简风格运用到复杂度较高的产品当中则没有这么容易了。

 

可以说,最小化设计是对从前过于臃肿的、“最大化”设计风格的回应,包括我们曾经熟悉的漫长Flash进场、各种毫无意义的动画、质感沉重的界面元素、臃肿不堪的功能等等。

 

极简风格的兴起

 

极简主义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视觉艺术运动,与当时以混乱的颜色、动感等要素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极简主义受到当时著名的包豪斯艺术运动的影响,聚焦于简约而不失功能性的设计。

 

60年代

 

在上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开始流行于众多领域,特别是在美术及建筑设计方面。在视觉艺术领域,单色和几何图形、工业材质的运用都成为极简主义的代表性要素。

 

当时比较著名的极简派大师包括平面设计师Josef Müller-Brockmann,画家Ellsworth Kelly以及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等等。看一看下面几个案例之间的共同特征 简约清晰的线条、慎用的配色等 虽然领域有所不同,但它们体现出的风格共性是显而易见的。

 

著名建筑设计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那句“少即是多”完美的概括了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众所周知,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互联网及软件设计领域当中的极简主义者们的口头禅及精神支柱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返回列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