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该如何使用好这一“利器”,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该如何使用好微信的社交功能,做到更加亲民?该如何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清晰定位?为此,本报特选取了宝安教育公共微信和光明新区“微信警长”,来剖析政务微信发展的机会与困惑,探讨政务微信该如何助推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这一段文字解答了宝安教育局对几个信息发布渠道是如何定位的。宝安区教育局传播中心主任张路玉告诉记者,宝安区教育局的对外门户网站以综合新闻校园动态为主,承担的是发布学校、教育政策信息等,微信则侧重于服务功能。“当时我们也担心怎么把握度,最终定位为服务。先做服务再做宣传。”
她打了个比方,“宝安教育在线官网属于端庄大方的风格,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一定距离感,但是微信更多的是有一点小萌、是一位身边可以聊天的朋友,可以咨询教育类的问题甚至是投诉。一定会用更亲切的方式来交流。”
这一策略很快见到了成效。招生前半个月,宝安教育微信仅1000多粉丝,到了招生时间突飞猛进,一两个月后就已经有了粉丝5万多,而现在已经有了7万多粉丝。
就在宝安教育微信以服务为主体功能试水探索时,光明新区一条“微信警长”的消息也引发不少人关注。
2014年9月21日,光明公安分局开通‘微信警长’服务功能,在辖区30个警区同时启动“微信警长,24小时在您身边”宣传活动,30位社区警长现场助阵。该局通过制作宣传单、宣传海报、立式牌,向过往群众派发,提高“微信警长”知晓率。截至当天中午12时,已有3900人次添加警长为微信好友。
“居民通过该平台可以24小时与警长亲密沟通,不受时间和距离限制。”该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微信等新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公安工作模式,“深圳地区不像内地城市以户籍居民为主,尤其是光明地区非户籍和户籍人口比19:1,倒挂比例居全国之最。社区警长要抓基层基础工作,一个警区最少也有两万人,工作量可想而知,按照传统的方式要如期完成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开个宣传会,可能要分很多场次才能搞定。”
该负责人表示,尽管这一信息应用模式并非万能,但将微信应用到社区警务来,确实干了很多以前想干干不了的工作。“我们的‘微信警长’不是公众号,是以个人名义开通,团队化形式运作,更突出如何便民咨询服务,做差异化服务。当然,基于公安的业务特征,也可以在线举报等。”
一位观察人士表示,相比于微博粉丝中有很多“僵尸粉”,微信用户由于和手机、QQ等用户终端紧密绑定,粉丝的“质量”更高,受众更真实可靠,传播将更有效,由于微信的优势还在于参与的熟人圈更多,政府开通政务微信,对拓展新的用户人群,提高政务信息受众面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