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如果以吃喝开始,肯定以吃喝结束,如果以学习开始,肯定会以学习联结,但是很难以学习来结束。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结束不了的,除非你不想再学习了。所以,当一个协会的核心领导层有学习的氛围,而且团队的执行力也是够强,不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的时候,这样的组织,你就可以将其列为加入的协会名单中。不少协会的会长、秘书长说,他们发展协会会员,往往会碰到商人发问“参加协会对我有什么好处”?一时难以明答,往往会陷入尴尬。那么加入协会到底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该注意的呢?
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成熟,商人们越会意识到成立协会的必要。遗憾的是,许多商人并不清楚协会的性质和作用,也不明白参加协会对自己的发展会有什么作用。协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什么样的协会才是有生命力的呢?
任何一个组织是不是有生命力,取决于其价值观、理念、经营方式等基因。有生命力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一定会持续不断地成长。当你加入这样的组织后,你也才能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协会在运作过程中很不平衡–有的协会风生水起,盖起协会大厦,内部组织精细、远近工作目标明确,活动轰轰烈烈,人气十分旺盛;但大多数协会存在开展活动困难、新会员发展难,老会员在流失、收不到会费,甚至名存实亡。
同在一个蓝天下运作的协会怎么会一个是热火朝天,另一个是偃旗息鼓呢?笔者认为,这与运作协会的人对协会的本质理解、运作的方式和运作的能力密不可分。
协会发展过种中总会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那么在瓶颈期,协会发何提高活跃度?如何更好的发展呢?
1、协会发展最怕"四同现象"
21世纪是资源共享、价值共赢的时代,最怕的是"四同现象":开创期同心协力、发展中"同床异梦",后来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协会要做社会稳定的力量,不是简单的谈生意的地方,是桥梁、课堂、讲堂、纽带。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能耐才有品牌。要满足会员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要注意满足会员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要与政府良性互动,要担起社会责任,要与社会各阶层修好,多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要有自己的工作亮点。
2、企业加入协会是为获得实际收益
协会能走多远,关键是能否以商养会。许多协会成立之初轰轰烈烈,然而运行一段时间后,部分协会陷入窘境:协会囊中羞涩,发展难以为继。有的协会会费难以按时收缴,会员企业则抱怨协会"不作为"。协会没有运转资金,连房租和工作人员工资都难保证,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更无从谈起。实现"以商养会",协会领导应该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
企业加入协会,目的是为了获得实际收益。协会若光想获得好处,而不舍得为企业发展投入精力、智力、财力,企业只缴纳会费而无实际收益,心就会由热变凉。服务好会员是协会的最高信条。要坚持"以商养会"的理念,并在"以商养会"落实上下大功夫。会员企业首先要把现有资源用好,然后协会在会员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吸纳各种资源、人才,拓展人脉,信息共享,为企业盈利做好铺垫。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常常会给会员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商机。
3、增强会员"粘度"得先服好务
高端资源对接会也是工作的亮点。在高端资源对接会上,有意识地把同一行业的分开,进行资源对接供需洽谈。经常开展会员互访、秘书处走访会员企业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协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开始是遇到规模不够、实力不够的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会员之间相差比较悬殊的问题。怎么加强他们之间的融合需要花很多心思。大家树立和围绕协会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同乡情谊加强组织建设。在设置上做到地区之间相对平衡,不一边倒。在协会发展过程中,注意控制内部合作风险,形成了一个共识,风险太大的不做,珍惜协会的品牌。
一般协会都会出现一种"三分之一"的现象,三分之一的人非常热心会务,活动往往只能三分之一的人到场。协会要充分发挥这骨干会员作用,在为骨干会员服好务的同时,为众多普通会员做好服务以增强"粘度"。
协会在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服务会员永远是第一要素,望广大协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了,从会员企业切身利益出发,发挥协会的真正职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未来协会发展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会员发展、活动、宣传、服务”等日常工作发生革新和颠覆式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将是推动协会发展的创新力量,不仅解决“空间和时间”难题,更能提高“效率和效果”。
作为协会要全面导入,与时俱进,借势而为。“会员基础”和“服务资源”取决于“大数据”的挖掘;“协会活动”需要“线上和线下”互动,线上交流做全,线下活动做实;“协会宣传”要借力瞬息万变的“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与精准营销;“协会服务”利用“微平台”更趋于“分众、精准、个性、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