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精品主题,实战科普,最新行业热点话题,随时掌握云上咨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微信:一场人际交往的博弈
来源:中科服    发布时间:2015-01-09    文章分类:行业动态     分享: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寂寞地站在那里,似乎期待着些什么……这个画面大家都非常熟悉,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这幅画不是地图,而是1972年12月7日,美国宇航员在阿波罗17号飞船上拍下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画面上的地球正对着非洲。这张照片民间给它起了名字——“蓝色弹珠”。
       “蓝色弹珠”是人类最近一次在太空中远眺地球的景象。从照片上看,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淡淡暖意,而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工具,这张图准确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孤独。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3年多前的一款掌上社交工具,现在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最佳沟通方式,充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即时聊天、记录生活、掌上阅读、分享心情、网上支付、游戏互动、开设微店……微信强大的功能让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掌上app。有人说,微信给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乐在其中;有人认为,微信是带刺的玫瑰,必须学会去伪存真。你的生活是否被微信“俘虏”?微信推送的花样繁多的信息,你是否会辨别真伪?微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本报记者带着你走上街头一起看看身边人,也一起倾听身边者说。
       【问题】
       当面交往变少微信依赖产生
       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手机用户群,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近两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微信正是在这种契机下,专门为智能手机提供的一种客户端应用软件,同时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信的出现使手机对受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影响。微信俨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微信改变了沟通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微信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
       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写的一部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作品《岛》中,讲述了一个封锁麻风病人的岛——斯皮纳龙格岛上的悲欢离合。在书中,她写到“孤单并不意味着孤独,即使你身处人群中,也可能非常孤独。”
       这和现在人们使用微信的依赖感相似,拒绝在人群中显得孤单,所以用手机来假装封闭自己。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玩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变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本刊认为,不管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怎样的改变,人和人的交流应该更多一些。微信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不是生活的主宰,更不是生活的全部,正确看待使用微信,莫让自己成为了“微信控”。
       【观点】
       只是调剂生活莫让人际冷漠
       自从有了微信,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不打电话和发短信,改聊微信了。一条语音,轻松搞定长篇累读的文字,这是所有微信使用者体会最明显的一点变化。
       在滁城公交车上,记者发现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的年轻人,都把手机拿在手里摆弄,低着头刷手机屏幕。“周末我们约几个人,带孩子一起到周边去搞个农家游怎么样?”“去全椒县还不如就在南谯区这边呢。”“那行,我再问问其他人意见,决定了再说。”……一位30多岁的女士不时把手机放在嘴边旁若无人地说着话,不了解的人以为她在自言自语,其实她是在跟朋友聊微信。
       一位将近50岁的林女士给记者展示朋友圈里自己儿子的照片。“儿子平时很少回来,为了方便联系,自己也赶个时髦玩微信,用起来真的很方便。”她告诉记者,儿子在合肥读博,现在也生活在那座城市,为了及时了解儿子、儿媳的的情况,她就换了部智能手机,下载了微信后,实时与儿子联系,“还能视频聊天”。
       记者在天长路上随机走访看见,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边走路边看手机,遇到等红灯时,马上低头刷屏。正值中午用餐高峰期,记者在一家快餐店里看见,很多人在落座之后,习惯性地把手机从包里拿出来,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玩手机,即便是结伴而来的几个人也会边聊天边看手机。上餐后,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在用餐前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发到微信上。大概一半人在用餐时高频率使用手机,看新闻或者聊微信,这些人手机始终放在就餐的桌子上,间隔几分钟就看一眼手机,差不多到了手机不离手的地步。
       【随访】
       手机几不离手微信随时畅聊
       “你爱,或者不爱我,微信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悲不喜,不舍不弃。来微信的怀里,或者让微信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被网友改编成微信版,虽然有些煽情,但却点破了微信发展至今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微信这种掌上app的依赖。
       除了聊天,朋友圈更是微信用户的心头之爱。外出游玩、品尝美食、即时分享心情、大秀子女萌照等内容被晒在朋友圈里,生活轨迹几乎都能在微信上找到。为了看上去很美,各种修照片的工具也是齐上阵,生活的样子在微信里被包装得是美轮美奂。除了自拍的图片和文字之外,大家还将自己订阅公众号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分享给朋友。
       “美丽乡村一日游,安排得满满当当。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漂亮的植物与可爱的动物,香浓的咖啡与好吃的美食,一个都没有少!”“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冬天周末一日游的文字和美图。“一鸭三吃很实惠,味道也地道。”“依”晒出了自己在滁城一家新开的店试吃的美食,煞是诱人。朋友、同学在感兴趣的图片或文字下面点赞或留言,相互交流,互通信息,既是一种信息的接受,同时也是一种感情的交流。
       “大学同学在天南海北,在微信没有前都是通过qq联系,但交流得很少。”一位市民说,自从微信上加上之后,联系多了,自己晒出图片后,同学会评论,自己也及时回复,感觉关系拉近了很多。
       除了沟通增多,关系拉近之外,微信开店也是生活方式改变之一。记者的一位朋友珊珊(化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颇丰。但由于闲暇时间比较充裕,她想起来借助微信来开网店。“朋友弟弟常年在英国,好朋友的姐姐在荷兰定居,所以微店里的商品保证百分百正宗的海外直邮。”身为妈妈的她说,自己是网购族,经常在网上购物最担心的是货品的真假,特别是奶粉等婴幼儿用品。从第一次凑单直邮奶粉,她已经接了不少单生意,现在每天都很忙碌地为朋友们购物、打包。
       和珊珊一样做起微店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市民选择相信,是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东西肯定假不了,”小袁说,身边人销售的东西比起网络上的可信度高很多。
       【变化】
       拉近彼此距离改变生活状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刷微信。”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对微信的“痴迷”,微信这种集合了交流、晒图、游戏等功能的平台正逐步侵入人们的生活。不可否认,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改变的同时,一个新的词语也产生了——“微信依赖症”。症状表现为:吃饭时捧着手机,坐车时拿着手机,如厕时手机不离手,沉浸在微信的世界里忘乎所以;手机的大部分流量和电量都用于玩微信;无论工作还是休息,一有空就刷朋友圈。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表示微信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不仅同学、朋友、同事可以在微信上互动,连陌生人也可以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进行无障碍沟通成为朋友。不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减少,人际交往变少,虚假信息增多等等。
       “有了微信之后,就失去了近距离的交流,去唱歌吃饭都是玩手机,没有以前的人情味。”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和同学约出去吃饭,每个人拿着手机不停地刷,感觉很陌生。尤其是吃饭之前,大家都在拍,拍过之后传到自己的朋友圈上。“这是病,得治。”王先生认为,高科技产品确实加强了沟通,但太过于依赖,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少了,而且也会浪费时间。
       除此之外,有人表示朋友圈里的一些信息会对自己造成困扰,有些并不关心,却不得不被动接受,比如长篇大论的心灵鸡汤、营销信息等。甚至还有些虚假的信息,让人要学着去辨别真伪。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社交方式已在大众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而微信以其私密、洁净等特性更是占据虚拟社交生活的主流。但过分依赖微信这种通讯工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通病。7月22日,拥有4亿多用户的微信发生了上线以来的最大规模故障,多个地区微信服务瘫痪。在5个小时的修复过程中,网友的焦虑情绪集中爆发,纷纷感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失散了”。
返回列表

申请试用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回尽快与您联系。如有疑问可致电18611229252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