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之后,微信就以其新鲜、实用而俘获大批粉丝,并打败微博成为了新的“神话”。对于媒介素养相对较高、心态更为开放,学习能力突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微信的“裙下之臣”,而他们对微信的使用具有什么特点,微信又是如何并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对于就读于内地的港澳籍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微信的态度又是如何?对于内地学习的港澳籍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具有同质化的同时,是否还有差异性?高校学生工作又该如何进行引导?这些问题都具有较高的关注价值和实践引导意义,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暨南大学的内地、香港、澳门生源作为考察对象。原因是,近年来香港、澳门等境外和国外的学生纷纷涌进内地求学,暨南大学作为中国华侨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是目前中国境外生最多的高校。考虑到暨南大学的特殊性,我们选取香港、澳门、内地三个生源地大一至大四学生各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合计1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155分,回收率96.25%。一、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的异同与比较(一)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使用微信功能和态度方面的异同1.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使用微信功能的一致性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通讯是微信的基本功能,但是从微信的功能设置来看,微信已经突破传统的通讯功能,朝着移动社交化的趋势发展。微信朋友圈像朋友网、QQ空间以及其他社交网站一样,具有发表文字、图片、链接等功能,而且它以微信好友为基础,以转发、评论、回复等为中介,基本构成了一个小型的移动社交圈。在对1200位受访者的调查中,有效受访的1155人均使用了微信。其中超过90%的受访者使用历史不超过两年,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年的为45%。在使用功能上,内地、香港、澳门籍大学生趋于相同。内地、香港、澳门籍大学生使用“聊天”功能和朋友圈两个功能占53.9%,“摇一摇”和“扫一扫”功能使用率达23.5%。在使用动机调查中,内地、香港、澳门籍大学生微信的使用通常有关注他人、摘要: 微信已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工具,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具有哪些特点,微信功能又是如何并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对于就读于内地的港澳籍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微信的态度与内地生源又有哪些异同?针对这些不同群体,高校的学生工作又该如何引导?这些问题都具有较高的关注价值和实践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暨南大学内地及港澳三地生源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的异同,并对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实效性的引导策略和建议。关键词: 内地;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80(2015)01-0070-05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危机沟通研究”(11YJC860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暨南大学党建理论课题“高校微博的现状与发展”编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李龙,暨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媒体研究。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5.01.010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的比较研究——以暨南大学为例李龙网络出版时间: 2015-01-20 13:50网络出版地址1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的比较研究自我认同、信息获取、表达情感和应用休闲等。不同的是,在微信支付功能上,内地大学生与港澳籍大学生差异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内地大学生使用微信支付功能的人数达15.4%,港澳籍大学生使用该功能的人数仅有2%。在深度访谈中,内地大学生表示,使用微信支付的原因是,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产品,可信度高,安全可靠。港澳籍大学生则对此表示保留态度,认为有待观察,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淘宝支付。港澳籍大学生在浏览朋友圈和发布心情状态的频率高于内地大学生,但在阅读公共帐号信息方面低于内地大学生。2.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使用微信态度的不一致性内地大学生和港澳籍大学生对待微信既有相同的态度,也有不一致的看法。背后原因各异。就内地、香港、澳门籍大学生对待微信的态度而言,都是支持和使用微信,个中原因不一而就,主要的原因有:微信是腾讯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产品,手机QQ只是QQ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在调查中,89.5%的大学生群体选择使用微信的原因是“可以无地域限制对话,流量少和资费实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使用操作的简便是其深受大学生群体青睐的另一原因。这些使用者中,89.5%的人选择了手机终端,7.5%的人选择了平板电脑,3%的人选择了个人电脑。微信对互联网社交的净化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调查对象均为大学生,这类人群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长。与QQ添加的联系人相比,微信中的联系人都是新近选择性添加的,和受访者保持着更为频繁的联系。社交范围的扩大往往伴随着社交圈子的集中,这种无形的把关正是微信相对于QQ在受访者之中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外部性也使得微信使用者获得更高的边际效益。31.8%的学生认为“周围普及率更高”是其喜欢微信的另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WhatsApp是最多人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率96%,其次是微信53%。澳门情况与香港类同。
而微信在中国大陆的使用率排名第一,有82%的使用率。港澳籍大学生在内地使用微信的重要原因是内地高校发布通知、消息时,已经逐步使用微信平台;同時,在內地不便使用Whatsapp、Twitter及Line等社交网络平台;另一个原因则是内地生使用的微信频率较高,港澳生为便于联系而使用微信,同时,微信自身也根据港澳民众的使用习惯推出繁体字版本,易于被港澳生接受。此外,受学制影响,大部分港澳生需要在内地大学学习4~8年,这也决定着信息接收和反馈需要用到微信。港澳生返回来源地后,往往较少用微信,而更多的选用Whatsapp或Line。(二)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发布内容方面的异同1.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倾诉情感的主要阵地微信的横空出世让一众老牌交友互动空间顿时失去了强大的号召力,网络上不少意见领袖纷纷表示“微博已死,微信才是未来”, [1]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论点。在“最青睐的个人状态发布平台”一项的调查中,内地大学生和港澳大学生有56.44%选择了“微信朋友圈”,选择“微博”的为23.76%,选择“腾讯空间”的只有13.86%,“人人网”的选择则已降为0%。不同的是,如上所述,Facebook依旧是港澳大学生的挚爱。与内地大学生选择人人网社交比例由高到低相比,港澳大学生几乎未曾使用人人网。朋友圈,是一个微信上通过各种渠道认识的朋友所形成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们可以看到熟识好友的最新状态并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分享,人们的关系网络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交互姿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度较高的群体,对于思想的传播与交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朋友圈作为展现自身的场域,正迎合了他们自我表达的需要,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宠儿。2.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发布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对朋友圈所发布的信息类型进行观察发现,内地大学生的“记录生活型”信息占了56.3%、“抒发情感型”占了36.7%、“分享链接型”占了7%。可见,记录个人及他人的生活状况是当代大学生最《青年探索》 YOUTH EXPLORATION 2015年第1期 双月刊·总第193期72为热衷的发布内容,而这正体现了大学生群体自我表达的诉求,是其希望他人了解自己的表现。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表达,同时也极其关注朋友的状态。在调查中发现,有49.5%的人一看到更新就会打开,有44.55%的人选择不定时无规律查看。“记录生活型”和“抒发情感型”的信息也是港澳籍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主要内容,但也涉及较为敏感的香港、澳门的热点事件。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在土生土长的港澳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在调查中,有关香港反国民教育、普选等热点问题都会转发和加以评论,这种时事热点问题在朋友圈中的比例占8%。微信朋友圈中“记录生活”的功能与Facebook相似,这部分弥补了港澳籍学生无法在中国內地使用Facebook的遗憾。同時,有部分港澳籍学生认为微信朋友圈的私隐度较微博高,因为当用戶的好友A评论其照片或文字时,该用户可以看到,而如B与A亦为好友的话,也能看到。如二人非好友,则B就看不到A的评论。微信朋友圈的高隐私度令部分港澳籍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另外,微博有很多词语被禁用,又担心会被举报,而微信朋友圈并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微信朋友圈的高自由度吸引了不少港澳籍学生。(三)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订阅号方面的异同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近10%的学生曾经有微信订阅号但随后删除,但仍有72.28%的学生使用了微信订阅号。可见,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接触过微信订阅号。在微信订阅号的发展过程中,口碑传播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过微信订阅号的学生,有一半是通过微博来知道并关注订阅号,而有37.62%和32.67%的人则是通过其他人分享的链接和朋友的推荐,从此关注订阅的。很多微信订阅号作为微博账号的平台延伸,其受众也只是微博客户的微信延续。微信订阅号对口碑传播的高依赖也体现了微信相对其他社交工具的私密性,但同时也对新鲜的公众账号如何突破关系障碍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对“大学生对微信订阅号的订阅原因”
调查后则发现,其订阅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订阅的微信主要以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和娱乐休闲为主。内地大学生与港澳籍大学生关注点有所侧重。内地大学生的订阅号主要是获取新闻资讯和学习资料。在调查中,新闻资讯类的订阅号最多,占62.38%;营销广告类和心灵鸡汤类的订阅最少,分别为15.84%和7.92%。港澳籍大学生使用订阅关注的前三位分别是新闻资讯、生活服务类、名人账号类,其中,不使用微信订阅号的比例是25.71%。在调查中,内地、港、澳籍学生对新闻咨询类的订阅对象大不相同,港澳籍学生只有25%的学生订阅大陆的新闻资讯,近75%的港澳生订阅的是港澳地区的新闻资讯,如苹果日报、成报等。有部分港澳学生表示会订阅的原因是需要各方面资讯和消息。但是,微信订阅号也有让港澳生不喜欢之处。在深度访谈中,有部分港澳生表示微信订阅号中有大量广告內容,令受众非常反感。WhatsApp在港澳生中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WhatsApp不与广告商合作,其界面非常整洁干净。另外,微信常与第三方合作,推出各种有趣可爱的表情图,但這种表情图往往收费。若微信能減少这种商业化,相信能吸引更多用户,并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好感度。同时,相比微博互动的高效,微信订阅号则更容易陷入自言自语的尴尬处境。调查显示,对于订阅号的推送信息,61.29%的大学生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看,25%的大学生从不会去看的,经常或者每次都看的大学生不到7%。除此之外,不少受访者抱怨微信订阅号推送信息过于频繁。这些抱怨就让微信订阅号感到十分颓丧,要知道,相比起微博140字短小精悍的信息,微信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链接发布具有深度的长文,但是这种阅读却并没有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这说明微信订阅号的信息内容或者信息推送方式还有待改进。二、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传播内容过分关注自身,欠缺社会关注微信朋友圈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分享私人生活的同时,微信账号73内地及港澳籍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的比较研究的社会关注功能被大学生所弱化。对使用朋友圈目的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图文所占比例最高,占64.36%,其次是评论占11.18%,点赞的占24.46%。在内容分析上,时政类的占12.5%、个人生活类占68.5%、娱乐类占15%、其它占5%。值得注意的是,“浏览但不留痕迹”同样也占了近一半的比例。为此可以推断,大学生群体对于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较高的积极性下却是大多数的“记录生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数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表露者”和“诉说者”,但忽视了社会关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与个人的需求有很大关系,但最主要还是由微信的朋友渠道构成所造成的。微信朋友圈中的朋友,是集QQ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等渠道于一体的,这是一个熟人社会,是由自己所熟悉的人所构成的圈子。在这样的圈子文化中,人们会忠诚于自己所属的一个内群体,这种集体主义中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大学生群体对于在外界面前需要保持良好心态的心理,因而在发布信息方面多倾向于述说自身的境况。 [2]为此,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中缺乏社会传播意识,过于注重诉说自身情况,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形态。(二)为“寂寞”而交友,交友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微信的信息内容具有隐私性亦即个人私密性特点。简单来说,所谓个人私密性,主要指普通账号发送的所有信息,好友可以看到,非好友则完全看不到。从产品基础功能来看,作为一款应用于个人社交通讯场景的产品,微信天然属于强关系链产品,主要是熟人间聊天交流的工具,因此用户隐私得到严密的保护。从微信特色创新功能来看,微信也可以用于构建弱关系链,即陌生人交友。从这一点来说,微信开发具有更好的交流体验功能,但同时也给用户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安全隐忧,这一点从调查数据中也可以得到体现。基于此,可以尝试从软件本身安全性的提升及用户个人安全意识的提高两方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软件本身来说,其“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使其实现了陌生人交友的可能。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普遍会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来娱乐、交友。其中,63.8%的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18.46%的同学认为此举非常新奇刺激,还有一小部分人则因为孤独,希望扩大自己